大会介绍
大会组织机构
往届回顾
参会指南
大会日程
演讲嘉宾
2025 合作伙伴
展览简介
在线展示
2025 同期活动介绍
2024同期活动回顾
2023同期活动回顾
新闻资讯
合作媒体
下载中心
会议注册
展览参观登记
媒体注册
秘书处介绍
联系方式
主论坛:NEV50@2035:多元路径与协同发展
时间:9月27日14:30-18:30
地点: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5-7号宴会厅
“NEV50@2035”是2019年首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提出的重要发展共识,旨在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到2035年实现50%的市场占比。当前,全球电动化进程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、技术路径多元演进等新挑战,也为跨区域协作与技术互补带来了新的机遇。本论坛将邀请政策制定者、整车企业及产业链相关方,围绕NEV50@2035目标,深入探讨纯电动、插电混动、氢能、低碳/零碳燃料等多种技术路径的互补发展,分享面向不同区域市场需求的技术演进战略及企业发展规划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与跨国合作,共同构建开放、包容、可持续的全球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。
主持人:
于俊清,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
赵福全,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,清华大学教授、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
张进华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
开场及嘉宾介绍
领导致辞
主旨报告
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成立仪式
对话:全球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与国际合作
主持人: 赵福全,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,清华大学教授、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
引导发言:
Hildegard MÜLLER,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
专题演讲
主持人: 张进华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
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作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7日09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1号宴会厅
承办单位:
中国汽车工程学会
德国汽车工业协会
当前,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深度变革,电动化、智能化与网联化浪潮推动技术体系与产业格局加速重构。在这一背景下,中德作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双引擎,既面临共性挑战,也蕴藏互补机遇。中国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应用与数字化创新领域发展迅猛,而德国在高端精密制造与工业自动化方面积淀深厚,双方通过技术协同可突破转型瓶颈,实现从“量变”到“质变”的跨越。政策博弈与全球供应链重构进一步凸显合作的紧迫性。欧盟碳边境税及电动车关税谈判加剧不确定性,但双方对技术共生的需求持续增强,亟需通过联合研发抵御贸易壁垒。2025年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,叠加中德电动汽车合作指导委员会第9次会议在华举办契机,为政策协同与技术融合提供了战略窗口。面对产业拐点与技术爆发点,本届论坛旨在推动中德在智能电动时代共掌定义权,通过协同创新重塑全球汽车生态。
史明德,中国德国友好协会会长
张琳,德国汽车工业协会(中国)首席代表兼总经理
马钧,同济大学教授
致辞
主题演讲:中德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路径
话题: Topics:
主持人: 张琳,德国汽车工业协会(中国)首席代表兼总经理
中德合作-共同塑造未来出行
高翔,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
协同共进,定义新程:共筑中德合作智电新时代
陈巍,北汽集团副总经理
梅赛德斯-奔驰的电动化和智能化:坚持“奔驰标准” 推动豪华创新
纳瓦罗,梅赛德斯-奔驰(中国)执行副总裁,梅赛德斯-奔驰中国研发驱动系统及充电负责人
“在欧洲,为欧洲”: 共赢中欧“双碳”战役
王晓娟,吉利对外合作研究院院长、分管德国研发中心
深化中德合作,共赢未来出行新时代
张岚,大众汽车集团(中国)集团销售副总裁
主持人 马钧,同济大学教授
圆桌对话:中德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
讨论问题:
1、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,中德合作如何不仅在技术层面,更在产业模式和可持续发展上实现共赢?
2、在中德合作背景下,企业如何更好融入当地生态?
3、在绿色出行与碳减排方面,如何在企业间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,共同打造低碳供应链?
4、中德企业如何通过合作保障汽车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?
对话嘉宾:
总结发言
中英交通领域碳中和协同发展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7日09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2号宴会厅
英国政府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
在全球汽车产业加快绿色转型与智能化发展的背景下,中英两国在汽车及相关产业链上具有高度互补优势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、快速扩张的技术应用场景和日益增强的全球影响力;英国则以深厚的工程基础、高质量营商环境和领先的绿色创新能力,在推动电动化、智能化及本地制造方面展现出独特吸引力。本论坛旨在为中国企业投资英国、拓展欧洲市场搭建权威平台,同时助力英国中小企业了解中国市场、对接本地资源、实现合作落地。论坛将邀请两国政府机构、行业组织、龙头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代表,围绕投资政策、项目合作、市场准入、产业配套、技术协同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交流,搭建常态化合作机制,推动建立更加高效、稳定、互利的中英汽车产业合作体系。
张旭明,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秘书长
战静静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
Hiten MISTRY, 英国商业贸易部汽车行业国际贸易与投资总监
顾佳,英国商业贸易部汽车行业中国区主管
专题演讲:中英交通领域政策引导与战略协同
主持人: 战静静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
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
武平,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交通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
英国汽车生态系统
英国出口融资署支持英国汽车产业投资
吴江,英国出口融资署驻华代表
全生命周期下的低碳汽车设计应用与探索
金玉明,吉利汽车研究院(宁波)有限公司前瞻技术研究专家
英国汽车供应链名录发布
柯麦佑,英国驻华副贸易使节,公使衔参赞
主持人: Hiten MISTRY,英国商业贸易部汽车行业国际贸易与投资总监
圆桌讨论:中英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前景
1、近期,英方发布《现代产业战略》强调,要大力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。在此背景下,中英两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划是什么,有哪些核心的互补性与协同点?
2、从研发到市场,中英双方可在哪些具体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与示范?
3、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高度依赖数据,但数据跨境流动面临各国日益严格的监管。目前,双方在“数据安全边界”的定义与管理上有哪些共识需要达成?
4、未来,中英双方如何在严格遵守各国数据法规的前提下,继续推动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的协同创新?
圆桌讨论:汽车企业如何合规出海?
讨论问题:Topics:
1、当前汽车出海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不同地区市场法规差异大、认证周期长且成本高。在此背景下,国际认证和英国当地路试如何从“准入门槛”转变为战略的赋能工具,帮助企业提升产品适应性?
2、面对不同标准体系,中英双方应如何加强在标准前期的协同,共同推动将更具包容性和先进性的技术标准纳入国际体系,从源头降低未来出海的技术壁垒?
3、在各国市场准入要求存在显著差异的背景下,中英两国的检测认证机构如何通过“合作认证”、“报告互认”等机制创新,打破技术壁垒,避免重复检测,真正实现检测结果的国际互通?
主持人:顾佳,英国商业贸易部汽车行业中国区主管
英国企业路演
1、英国大宗商品研究所CRU
2、DP World
3、Elementis
4、Mira
5、Project Blue
6、Relx
11:55-12:00
货车零排放及基础设施协同发展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7日09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3号宴会厅
为应对气候变化,全球都在推动零碳及低碳转型,货车是汽车及交通领域减碳的重点及难点,其实现零排放仍面临诸多挑战,为推动货车零排放加快转型,促进交通领域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,已连续举办多届“中重型商用车零排放论坛”。本论坛以“货车零排放及基础设施协同发展”为主题,邀请来自国内外政府部门、研究机构、企业、非政府组织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进行交流,共同探讨货车零排放转型最新政策,交流全球货车零排放技术路线进展,分享不同应用场景零排放货运经验,探索超前布局补能基础设施网络,旨在促进行业上下游协同创新,合作推进货车零排放转型和基础设施协同发展。
支持单位:
能源基金会(EF China)
主持人:Moderators:
主题演讲:全球货车零碳转型现状及趋势
全球货车零排放转型进展及政策趋势
崔洪阳,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高级研究员
“双积分”管理工作进展及经验分享
李国俊,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系统数据处处长
聚焦重点行业政策引导,推动重型车减污降碳
郝春晓,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
京津冀零排放货运转型发展探索与实践
王聘玺,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节能减排中心主任工程师
主题演讲:货车零排放及补能基础设施超前发展
中国一汽商用车氢能动力域产品技术
NGA智能电动半挂车让货运行业驶向“公路动车”新时代
以技术创新推动交能融合,促进商用车电动化高质量发展
10:55-11:10
深圳市零碳排货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畅想
陈健华,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主任
圆桌对话:货车零排放的发展路径及应用前景
1、货车不同应用场景最适用的动力形式技术路线研判?不同动力形式的货车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对比如何?每种技术路线需要哪些政策激励?
2、海南提出禁燃,在这个场景下,岛内货运零排放发展路径是什么?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?
3、补能基础设施布局目前存在的不足,期望通过哪些政策激励其适当超前布局?
4、如何推动货车零排放转型?各部委如何在管理中应用碳积分、排放标准等工具?如何加强多部委协同?
新能源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与合规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7日09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4号宴会厅
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全球化布局的背景下,检测认证作为产品准入的核心门槛、合规作为跨境贸易的基础保障,已成为支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支柱。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检测认证技术能力、全链条合规体系建设等领域持续突破,从早期对标国际标准到逐步形成“标准能力输出+合规实践创新”的特色路径,为全球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。 2025 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,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(中国汽研)承办“新能源汽车国际检测认证与合规论坛”,旨在通过跨国界、跨机构的深度对话,推动构建“检测标准协同、认证结果衔接、合规规则共通”的全球生态,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出海与国际合作。
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
主持人: 童一帆,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
合规护航、质量共赢——新能源汽车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
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政策及技术要求
尹峰,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、装备研究二处处长兼装备研究一处处长
中国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设与国际合作
丁彦辞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部部长
“世界新能源汽车安全与可持续标准协作组”成立仪式
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际扩张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格局
Sandra VOLKANOVSKA,BSI全球体系认证业务总监
UL Solutions在全球合规数字化方面的实践
国际动力电池碳足迹管控法规与政策对比解析
“汽车数据跨境工作组”成立仪式/“世界新能源汽车数据跨境与协作平台”发布仪式
第二届海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全体会议(定向特邀)
欢迎晚宴
地点:国宾馆宴会厅
主论坛:前瞻科技与融合创新
时间地点:9月28日14:00-17:3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5-7号宴会厅
当前,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自动驾驶、智能芯片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的形态与边界。新一轮科技革命不仅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,也加速了跨国、跨领域的融合创新,重塑产业生态与全球协作格局。本论坛将聚焦“前瞻科技与融合创新”,邀请来自整车制造、动力电池、芯片研发、平台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代表及政策制定者,分享技术变革对出行方式、产业结构与用户体验的深远影响,探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平台、出行服务、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,推动未来出行与美好生活的深度融合,共建开放、安全、包容的未来出行新生态。
侯福深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
桂俊松,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
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发布
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评选颁奖
对话:AI×云×芯片×系统:智慧出行新生态
主持人: 桂俊松,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
引导发言: 张亚勤,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、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
对话主题:
专题演讲:
主持人: 张旭明,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秘书长
松永明,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副会长兼专务理事
落合真平,五十铃汽车株式会社涉外部长
神州租车新能源战略暨自动驾驶旅文生态高峰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8日09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1号宴会厅
车网互动赋能零碳电网
时间地点:9月28日09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2号宴会厅
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、加速能源转型的背景下,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为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。车网互动技术作为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深度融合的关键创新,正逐渐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点。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探索将车网互动作为实现交通低碳化、支撑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措施,开展了大量的示范性工程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,为了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,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在电化学储能体系中的重要作用,正加速推进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,首批选取9个试点城市30个试点项目。
当前,中国正积极探索车网互动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仍存在设备兼容性不足、商业模式尚不成熟、电价及需求响应等激励机制仍有待创新和突破、动力电池寿命及质保焦虑等痛点,制约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。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政策制定方、行业组织、车企、电网、示范企业,以试点成效为基石,共商技术标准统一、商业生态构建与政策机制创新,推动中国率先形成技术先进、模式清晰、可复制推广的商业模式和经验,以市场化机制引导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,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方案。
中国汽车工程学会、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
能源基金会
主持人: 刘永东,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
引导发言
中国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调研分享
刘永东,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
主持人串词
对话:
话题1:试点城市车网互动推进工作分享
杨佩佩,能源基金会交通项目组主管
1、各城市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开展情况、以及对于电力系统的实际成效;
2、在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推进过程中,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;
3、车网互动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,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对行业发展的建议。
话题2:武斌,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师
主持人:付毕安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
1、放电协议标准何时可以统一,相关国行标制修订进展情况如何,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整车企业及充电桩企业推进解决;
2、车辆有序充电、V2G功能推进缓慢,车企相关技术成熟度如何,还存在哪些问题,行业如何推进等;
3、车企在开展车网互动试点中有哪些经验及问题;
4、目前电池技术发展现状,是否满足车网互动需求,整车企业是否对参与车网互动的电池提供单独的质保政策;
5、交流放电相关标准及研发进度如何,存在哪些问题及应对方案。
话题3:电网及运营商加快推进车网互动规模化发展路径
主持人:武斌,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师
1、从电网电力调度、电力市场交易的角度,如何看待车网互动?车网互动对于电网能带来哪些价值,这些价值是否已经得到验证?
2、特来电在车网互动方面做了哪些实践,取得了哪些成效,有哪些经验分享,又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?
3、国外的V2G实践经验有哪些可以供国内借鉴,国内目前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快推进车网互动商业化进程。
4、结合蔚来实践,峰谷分时配套电价政策、需求响应机制等对于车网互动的影响。
整车平台创新与产业链新机遇
时间地点:9月28日09:00-11:45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3号宴会厅
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个具身智能系统,其整车平台作为具身载体将突破传统刚性体系,将演进为融合多能源系统、具身感知、具身大脑、网联通信与软件定义的智能载体。本论坛聚焦面向未来新能源汽车整车平台创新方向,探讨如何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成长型机电架构,实现用户共创与个性化定制;如何通过模块化底盘与多能源协同策略,打造兼容纯电、插电、氢能的共享平台,实现平台资源复用、快速迭代与定制化功能共存;以及在电气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趋势下,产业链如何从线性向生态共创转型,供应链如何参与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并快速迭代,成为前沿技术的共创者与供给者,系统性重构价值分配体系。
主持人: 蔡蔚,哈尔滨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、国家卓越工程师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
专题演讲:面向具身智能的整车平台演进与成长性架构设计
话题: Topic:
1、如何打造“成长型”机电架构,构建持续演化能力,全面复盘架构底座技术的新需求;
2、探讨电气架构、多能源动力模块、底盘架构等关键子系统跨平台的标准化与灵活扩展策略,实现平台资源复用、快速迭代与定制化功能共存;
3、聚焦软件定义汽车(SDV)背景下,零部件商、开发者如何重塑开发体系,参与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生态。
整车平台发展与产业链新机遇
宝马第六代电驱技术引领行业技术变革
共创共赢 重构汽车产业链
全主动悬架关键技术及应用
蔚来900V全域高压系统开发与实践
毕路,蔚来助理副总裁
茶歇 & 合影
主持人: 张俊智,清华大学教授
专题演讲:底座技术创新风向与柔性产业链生态重塑
话题:
智能底盘线控技术安全性-设计与开发实践
跨域融合,精准安全,重塑运动安全新标准
京西智行在EMB产业化方面的探索
自动充电技术在未来出行中的作用-从愿景走向现实
星驱域控分布驱动技术,赋能整车用户体验升级
海南专场:智能交通创新发展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8日09:00-11:2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4号宴会厅
聚焦海南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、交通控制指挥中心、交通数字化转型、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发展等主题,“以会促产”进一步集聚产业生态关联的产学研资源,深化技术成果向产业经济的转化、产业生态跨域协同的商业闭环,“政府-企业-资本”联合打造海南自贸港数智交通创新发展新态势,锚定“向数图强”践行交通强国重要战略,为海南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主办单位:
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海南省交通运输厅
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、海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
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创新应用
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思考
戴帅,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
电动重卡补能体系
王刚,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
交通强国、构建海南交通数字化体系
封关运作为契机 加快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贸易枢纽
张飞,中国(海南)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
车路云融合创新赋能智慧交通
黄文进,浙江海康智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
自动驾驶新场景,智驾旅游新体验
王冠楠,神州租车副总裁
数智融合助力海南智能交通高质量发展
周光涛,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辆智能网联研究院(科技创新部、AI创新中心)院长
签约仪式
签订《汽车行业规范“组合驾驶辅助”的倡议书》
海南智慧物流综合示范运营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
主持人:张海涛,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促进中心主任
圆桌论坛:海南智能交通产业发展
葛雨明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与智慧交通研究部主任
邱红桐,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副总队长
胡东,海南省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、副总经理
王宇欣,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华南区域中心总经理
段作义,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
政策制定者、国际组织首脑、全球汽车制造商领袖闭门会(定向特邀)
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8日14:00-18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1号宴会厅
随着全球气候危机加剧,为应对气候变化,低碳发展战略已成为国际共识,能源结构转型成为关键路径。发展动力电池产业,既是实现交通领域零排放的核心抓手,也是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。动力电池虽然产销规模和应用范围不断推广,但尚未完全形成绿色闭环的产业生态。本论坛邀请政策制定者、产业规划者、国际组织、科研机构、企业负责人等共同参与,对动力电池全球进展、政策法规及热点进行解读,分享动力电池创新技术进展,并对动力电池资源供给的可持续和共赢发展进行研讨,旨在提高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水平,扩大再生材料融入循环比例,为推动战略规划及顶层设计、产业链协同创新、构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等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支持单位:能源基金会
肖成伟,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员
王攀,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室主任
主题演讲:动力电池全球进展、政策法规及热点解读
全球动力电池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(视频演讲)
全球动力电池环境管理政策进展
欧盟电池法循环与可持续要求解析及应对
中国动力电池可持续政策法规进展及电池ID实践
主题演讲: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赋能产业可持续发展
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发展趋势
锂矿资源的供应链全球化合作及实践(视频演讲)
动力电池循环经济商业模式探索及关键技术
镍矿资源的高效开发技术及国际供应链合作
大数据赋能电池安全的上海实践
主持人: 王攀,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动力电池室主任
圆桌论坛:从矿山到城市矿山—可持续的动力电池资源开发及回收利用
1、欧盟电池法实施进展如何?对全球电池外贸造成的影响有哪些?
2、矿产资源丰富国家如何深化国际合作,共建动力电池产业链上游?如何加速全球化投资与贸易合作? 如何加速全球化投资与贸易合作?
3、中国如何推动动力电池的全球化的资源合作,在与上游资源国合作和在潜在市场建设工厂的经验分享,对未来国际形势下的合作有哪些重点工作?
4、动力电池技术创新如何加速全球交通领域电动化转型?新型交通应用场景(船用、低空、深海、航空、航天等)对电池的新需求包括哪些?
5、动力电池回收及再利用发展不及预期的原因是什么?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加速再生材料的循环利用?
海南专场:新能源汽车城市发展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8日14:30-16:5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2号宴会厅
在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的时代浪潮下,新能源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变革,更是驱动城市迈向零碳未来的核心引擎。本次论坛聚焦零碳能源与城市交通的深度协同,共同探讨如何以车为媒,系统构建零碳城市、零碳园区、零碳工厂与零碳交通的全球样板。全球各国的政策制定者、产业规划者、高校研究机构专家、行业组织负责人、企业家等,将以新能源汽车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纽带齐聚椰岛,共绘零碳社会的壮丽蓝图,支撑海南打造全球领先的零碳示范岛,为全球零碳转型贡献智慧。
主办单位:海南省人民政府、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
承办单位:中国汽车工程学会、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海口市人民政府、三亚市人民政府
陈志鑫,海南新能源汽车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
主持人: 陈志鑫,海南新能源汽车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
海南省领导致辞
主题演讲:零碳能源与城市交通
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最新进展概览
电气化出行视角下的智慧充电与能源服务发展
主题演讲: 全球新能源汽车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
向绿图强 低碳海口
加州新能源汽车政策和发展近况
构建智慧能源与零碳基建融合发展新路径 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绿色新标杆
面向低碳智能出行的泰国下一代汽车工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
年龙乡 产业新城
新能源汽车发展:尼日利亚的全球定位
AI赋能汽车软硬件融合创新
时间地点:9月28日14:30-17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3号宴会厅
在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浪潮加速席卷的当下,AI已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。传统汽车硬件与软件相对割裂的开发模式,正被AI赋能的深度融合趋势彻底重塑。AI凭借强大的算法迭代能力与数据学习优势,持续打破软硬件间的技术壁垒,实现从芯片、传感器等硬件性能优化,到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等软件功能创新的全链路协同发展新格局。本次论坛将聚焦AI与汽车软硬件融合过程中的关键问题,探讨如何突破智能算力通信瓶颈,完善车端模型轻量化部署;研究怎样推动AI技术与汽车基础软件底座深度耦合,为“AI+汽车”的高效落地提供坚实支撑;探索融合架构趋势下,软硬件技术的创新方向,以此加速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,助力构建更智能、更互联的汽车生态体系。
张文杰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基础软件分会秘书长、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
梅赛德斯-奔驰延续奔驰标准,创全新AI汽车
深蓝汽车在AI赋能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实践
小度想想2.0 为车企注入AI能力
AIOS赋能智能汽车创新升级
车云一体化:AI定义汽车的必经之路
基于车规级SoC芯片的汽车AI软硬件融合应用
汽车数智化营销新基建,重构渠道能力与高质量销售
主论坛: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机遇
时间地点:9月29日09:00-11:35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5-7号宴会厅
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后,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,叠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与东盟市场区位优势,为全球汽车产业重构供应链、开拓新兴市场、探索机制创新提供战略级试验场。本论坛聚焦“政策红利释放-产业链重构-全球化竞合”三大主线,共同探讨海南如何利用封关机遇打造成为“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贸易枢纽”。
杨国强,海南省政府党组成员
邓立松,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
赵立金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
海南自贸港建设宣讲
主持人:邓立松,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
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情况及封关政策推介
海南自贸港金融政策
海南自贸港货物进出口管理及相关政策
智驭海南“税”动未来 - 海南自贸港税收政策赋能新能源汽车新机遇
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与汽车文化推广
专题演讲:海南自贸港与全球汽车产业
主持人: 赵立金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
启动和揭牌、签约仪式
主持人:赵立金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
海南汽车改装联盟揭牌仪式
揭牌人:
邓立松,海南省工信厅厅长
吴志新,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
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揭牌仪式
周玉林,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
宁德时代相关项目签约仪式
神州租车战略项目合作协议签约仪式
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发布
飞行汽车如何引领低空经济
时间地点:9月29日09:00-10:3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1号宴会厅
2024年被称为“低空经济”元年,全球多国已在政策、技术、试点应用方面展开激烈布局,低空经济成为“立体交通革命”的时代命题。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深化,通用航空和城市空中交通(UAM)产业正在迎来爆发窗口期。飞行汽车作为汽车与航空科技融合的前沿产物,是连接空地融合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,亦是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。本论坛聚焦飞行汽车如何引领低空经济发展,探讨飞行汽车的全球趋势与中国路径,围绕空域开放与监管机制创新、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建设、适航认证与技术标准体系、场景落地路径与城市治理融合等关键议题,通过城市空中交通顶层设计,建设汽车与航空产业的技术产业链联动生态、基础设施嵌入未来城市体系,助力飞行汽车引领低空经济产业化落地,推动城市空中交通从概念验证走向规模运营。
会议主席:
熊璐,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,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、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
主持人:
飞行汽车动力电池智能管控技术
飞行汽车的发展思考
飞行汽车跨界融合驱动低空新生态
低空交通运输:垂起高速长航程
从公路到天空:英飞凌赋能飞行汽车新纪元
焦点对话:AI驱动汽车研发生产组织模式变革
时间地点:9月29日11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1号宴会厅
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,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以人工智能(AI)为核心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变革。AI技术通过颠覆性创新重构研发与生产范式,深度渗透至汽车研发生产全流程,成为突破传统生产力瓶颈的关键变量。从基于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市场需求的概念设计,到借助模拟仿真优化产品性能的研发测试,再到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与质量智能监控的制造环节,AI不断突破传统模式的桎梏,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与产品质量。技术革新也倒逼汽车行业传统组织模式加速变革,车企、零部件企业与研发工具企业间的协同机制亟待升级,组织架构与人才体系需向适应AI时代转型。本次焦点对话旨在汇聚行业专家智慧,共探AI技术深度应用路径,推动汽车产业组织模式创新,助力行业在智能化浪潮中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龚淑娟,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AI《汽车制造业》主编
1、在AI驱动的研发和生产转型中,车企该如何保留传统研发和生产精髓,同时构建适应智能化快速迭代的新能力?这种变革对组织架构和跨部门协作提出了哪些新要求?
2、AI时代,算力是关键,那么车企在构建AI算力基础设施时,如何评估自主研发与生态合作的投入配比?在芯片应用、算法框架、数据治理等关键领域,需要建立怎样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?
3、AI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中,企业应如何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共享机制,以打破数据孤岛,同时平衡商业机密保护与AI模型训练需求?
4、数据安全与模型性能的平衡策略如何把握?另外,面对GDPR《通用数据保护条例》等法规要求,企业该如何设计数据使用流程来保证出海合规?
5、相较于传统物理样车测试,AI虚拟仿真技术在缩短研发周期、降低试验成本、提升预测精度方面如何创造价值?这种技术普及将如何改变供应商合作模式?
6、未来AI在汽车行业的深度应用,将围绕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需求展开,大家有何前瞻性预见或畅想?
汽车可持续发展与标准国际论坛
时间地点:9月29日09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2号宴会厅
作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,汽车产业变革和绿色转型对于全球环境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,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将极大地助力“清洁能源、气候行动、负责任消费与生产”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如期达成。汽车企业作为落实SDGs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,其角色与责任愈发凸显。
第二届汽车可持续发展与标准国际论坛(IFASS)将凝聚各相关方关于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,研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、全球汽车可持续相关标准规则以及国际合作、向社会提供可持续汽车产品、汽车可持续标准体系等话题。
丁彦辞,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管理部部长
联合国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
欧盟可持续相关标准法规进展
推动汽车低碳变革:赛力斯实践
全生命周期思维助力汽车产业建设
《汽车品牌可持续性评估指南》标准项目介绍
中场休息 & 合影
研讨交流Discussion and Exchange
1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过程中,遇到哪些挑战以及创新实践分享
2、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国际贸易过程中,遇到可持续相关标准法规的问题以及产业协同工作建议
3、《汽车品牌可持续性评估指南》标准项目以及汽车可持续标准体系建设需求研讨交流
国内外整车及零部件企业、国际组织、标准组织、科研及检测认证机构等
双碳目标下内燃机产业发展新机遇
时间地点:9月29日09:00-12:00,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3号宴会厅
结合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3.0》修订工作的研究预测,内燃机动力将在中长期与纯电动技术路线共存发展,并获得广泛应用。内燃机产业的创新发展,既能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治本之策,也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、塑造新优势。行业应始终坚持高效、智能、绿色、低碳发展方向,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发力点,统筹探索实现路径、方式、节奏和力度,奠定优势技术领域发展基础,不断满足能源动力发展需求,加速汽车电动化、低碳化进程。本次大会将聚焦以混合动力驱动内燃机融合发展,以氢氨醇等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燃料实现汽车工业碳中和,旨在促进深化内燃机领域的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,不断凝聚共识,为助力内燃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。
许敏,上海交通大学教授
帅石金,清华大学教授
议题一:更高热效率混动发动机技术路径与产业化支撑
泛内燃机化趋势下的Hi4技术介绍
面向真实世界场景的高效内燃机的开发与低碳化研究
双碳目标下涡轮增压技术创新技术路线
新能源汽车排气系统发展趋势及挑战
议题二:低碳/零碳燃料内燃机技术进展与创新实践
双碳背景下的高效低碳发动机开发实践
广汽氢内燃机关键技术研发及氢混整车示范运行
零碳引擎之路:氨内燃机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实践
低碳零碳新能源内燃机发展潜力研究
交通能源低碳化发展趋势
新能源汽车青少年科普论坛
时间:2025年9月29日 09:00-12:00
地点:海南国际会展中心5号馆,二层4号宴会厅
*实际议程以现场为准